雨雪天气,寒气最易与它“狼狈为奸”,不得不防! |
发布日期:2020-01-03 阅读:51 |
12月25号晚上,淄博终于迎来2019年第一场雪。雨雪天气让空气变得格外潮湿,走在路上身体里凉飕飕的感觉也更明显。 木医温馨提示:冬季遇本身寒气就重,雨雪天气容易增加人体湿气,湿气与寒气结合形成寒湿,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,需要特别重视,及时调理!
寒气:多种疾病的病根子 凡致病具有寒冷、凝结、收引特性的外邪,称为寒邪,也就是寒气。 寒气容易损伤人的阳气,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。一旦寒气损伤阳气,不仅容易引发感冒、腹泻这样的小症状,还会使身体代谢机能有所减退,进而表现出消化不良、低血压等等较为严重的症状。 寒气可以说是多种疾病的病根子,进入人体后容易与其他病因结合起来,让疾病变得顽固、难以治疗。比如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,就是寒和淤的结合,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就多是寒气和湿邪结合的产物。 寒气在身体背部经络、前面经络和肺脏三个部位都容易藏匿,因此排除寒气也应重点从这三方面入手。 湿气:万恶之邪 中医讲“湿重如裹”,湿气重的人会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包裹着,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一样,浑身都别扭。 湿气是由于外部环境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,比如喝凉水等。湿气过重形成湿邪,会不断侵袭五脏六腑,影响人体健康状况。 据统计,有超过60种疾病与湿气有关,比如肥胖、湿疹、皮炎等等。由湿邪引发的顽固性肥胖更是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,如高血脂、高血压等。 很多人以为湿邪只会出现在阴雨天气多的夏天,或者气候湿润的南方,其实冬季也是湿邪入侵的时候,尤其遇上雨雪天气更为明显。 寒湿:伤脾伤心又伤肺 俗话说,千寒易除一湿难去。冬季的养生保养除了首要的防寒保暖之外,如不同时注意预防湿邪的入侵,容易让很多疾病在冬季突然发作或加重。 寒湿会伤脾,使人出现频繁打嗝、纳呆、胃痛、胃酸、胃胀气等症状。 寒湿会伤心,带来胸背疼痛、焦虑烦躁、失眠健忘、头晕耳鸣、畏寒肢冷等表现。 寒湿会伤肺,导致出现咳嗽贪多、气虚无力的情况,并诱发鼻炎、咽炎、哮喘、支气管炎等疾病,如不及时改善还会反复发作。 祛湿排寒的几种方法 湿寒气在人体的滞留除了与天气、环境有关系,也与日常饮食息息相关,可从食养开始帮助身体祛湿排寒。 出现湿寒伤脾的症状时,可将陈皮、制半夏、茯苓和甘草搭配熬制二陈汤,坚持饮用一段时间以起到行气化痰、健脾祛湿的作用。 湿寒伤心时,可准备赤小豆5到10克,用80℃的水冲泡10分钟后放入红茶,再泡10分钟饮用。这种“赤豆饮”能够有效驱寒、除湿、利心,提升免疫力,保护心脏。 湿寒伤肺时,可以让中医医师采用麻黄、桂枝、芍药、五味子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甘草等药材搭配成方子服用,化痰止咳、缓解鼻炎等症状。
在办公室可以经常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来祛湿排寒。两脚分开与肩齐宽,踮起脚尖,双膝微曲,双手虚握拳,贴在后腰处肾俞的位置,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,直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。 每次这样按摩大约3到5分钟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驱寒补阳作用。
此外,小编建议大家每周进行2-3次瓷灸调理或瓷灸祛湿排寒综合项目调理。 木医馆具备专业的祛湿排寒设备,进行瓷灸祛湿排寒综合调理不仅能使全身经络得到疏通、湿气被充分排出,更能通过瓷灸温热效应补充阳气,提升免疫力,让身体倍感轻松。 ↑↑顾客做完瓷灸,排出全身湿寒,背部湿透↑↑ 雨雪初停,正是做瓷灸祛湿排寒的好时机哦,赶紧预约起来吧! |